80后哭了:我咋還沒等到呢?
中國的代際很有意思,上一代人總愛罵下一代人是“垮掉的一代”,而下一代人總是委屈巴巴地反駁——“時代不一樣了,它不站在我們這一邊了?!?/span>
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——我們這代人真慘!
于是,一個宇宙終極困惑應(yīng)運而生:是不是每一代人都覺得自己是最慘的?如果對比生活中的最大組成因素,誰會是最慘的呢?
1.房:70后收租,80后還貸,90后交租
代際間最顯而易見的差別就是,有的人坐擁好幾套房,而有的人……只能祈禱下輩子了。
前段時間,廣州一對90后跑去城中村吃鴨仔飯?zhí)撞停谖飪r飛漲的年代,這家小店還保持著12元一份的良心價。
中年老板很佛系:掙得少,但我活得開心,反正我有10棟房子可以收租。
當場,90后的世界觀被炸成了一朵煙花。
不是90后沒見過世面,而是他們從沒想過“房產(chǎn)自由”這件事可以這么夸張。
遙想70后剛參加工作的時候,正值90年代中期,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幸運地抓住了福利分房的尾巴。
“等國家建房,靠組織分房,要單位給房”,那時的人們擔心的不是有沒有房子,而是房子有多大。
沒趕上福利房的70后也不急不忙,反正房產(chǎn)初興,相比于如今動輒幾百上千萬的房子來說,那時買商品房簡直是“白菜價”。
房屋持有量超過1,購入成本低廉,最絕殺的是幾乎不需要負債,神仙般的購房體驗全讓70后占全了。
而80后就沒這么幸運了。
他們長大成人、進入社會的時候,中國的房地產(chǎn)也漸漸變成了支柱產(chǎn)業(yè)。
十年前,北京房價均價12000元?,F(xiàn)在北京的房價……對不起,我早就戒掉關(guān)注房價這個不好的習(xí)慣了。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國家統(tǒng)計局
而另一方面,工資就像誤入奧運會的業(yè)余選手,怎么都追不上房價(又名博爾特)的影子。
80后感到前所未有的生不逢時,以至于《夏洛特煩惱》里穿越回學(xué)生時代的男主角,都在叮囑好友:趕緊買房!
好在80后殺入樓市的時機還算早,北京房子的均價還在2萬以下,用父母的積蓄付首付,自己背房貸,也算是交了差。
而對于來自普通家庭的90后來說,在一線城市買房的這扇門,算是關(guān)嚴實了。
房價在經(jīng)歷了幾次大漲、調(diào)控后堅挺依舊,90后們即使想掏空6個錢包也沒轍?,F(xiàn)如今,房租也開始欺負人了。
90后被冠上了“被房價和房租消滅的一代”的頭銜。
比如,去年租金6300元/月的房子,今年漲到8990元。不到一年,漲幅將近43%。
“租金上漲”成為不少90后的命門。
按照傳統(tǒng)觀念,名下沒房就算不上成家立業(yè),90后在這件事上算是全線潰敗了。
好在,他們還能扯著一張“佛系”的遮羞布告訴大家:我們不是窮,而是追求詩和遠方。
2.生活:70后、80后崩潰,90后灑脫
“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,他們會立刻辭職的。但是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,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。”日劇里的臺詞火了。
看來,在“人到中年不如狗”這件事上,中日很難得地達成了共識。
最能佐證70后、80后生活不易的,要數(shù)下面這位——
每一道皺紋、每一根白發(fā),都寫著“中年不易”四個字。
全面進入家庭生活的70后、80后,就像漢堡中間被夾住的那塊肉,動彈不得。
上有老下有小,車貸房貸加負債,渾身軟肋的他們,經(jīng)不起一點意外。
隨著70后、80后年齡的增長,他們由依賴別人,變成家庭支柱。環(huán)顧四下,無人可依。
而90后的生活壓力,相對來說要輕一些。
相比對在職場忍辱負重的中年人,90后有一種孤勇:做得不開心?隨時走人!
領(lǐng)英的《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》顯示,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,80后是3年半,90后是19個月,而95后則驟降到7個月。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領(lǐng)英
本著“一人吃飽,全家不餓”的底氣,90后看上去瀟灑肆意。
而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近年來結(jié)婚率更是持續(xù)走低。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中國民政部
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(jié)婚,但深究起來,他們的灑脫,是一種“已經(jīng)這么慘了,你能奈我何”的灑脫。
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,瀟灑過后,高成本的成家、立業(yè)、育兒就在拐角伺機偷襲。
3.生娃:80后不敢生二胎,90后只差結(jié)扎
近些年的教育成本越來越高了。
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1988年出生在西安的孩子,出生前后花費1000元左右;2000年出生的,花費9000多元;而2012年出生的娃,前前后后需要花4萬多元。
24年間,單單懷孕到孩子降生這10個月的開銷,就增長了40多倍。其他開銷則更甚:
十年前,喝國產(chǎn)嬰幼兒奶粉還是經(jīng)濟實惠的選擇?,F(xiàn)在,惶恐的家長們只能去香港買,或者海淘國際品牌。
截圖自2009年電視劇《蝸居》
十年前,最多只用交幾千元擇校費就能送孩子去讀書;近年來,天價學(xué)區(qū)房的成交價一再被刷新,學(xué)位保衛(wèi)戰(zhàn)早已拉響警報。
十年前,把孩子送出國讀大學(xué)是“頂配”;而今,初中就開始留學(xué)早已不是稀罕事。
十年前,家長只需要在孩子的成績單上簽名;現(xiàn)在,家長不僅要陪讀、陪寫作業(yè),還要在家長群里保持24小時在線。
十年前,家長念叨的是“別人家的孩子”;現(xiàn)在,育兒軍備競賽氣氛濃厚的當下,家長擔心的是成為那對不爭氣的父母。
“沒錢怎么敢生孩子啊”這個反問句更是每天都縈繞在80后、90后父母的腦海中。
至于70后,他們的教育支出則相對沒有這么“通脹”。
那時候既沒有諸如游學(xué)、出國夏令營、樂高班、幼小銜接班等等琳瑯滿目的燒錢項目,甚至連學(xué)區(qū)房的概念都還沒出現(xiàn)。
70后的父母們,用著近似“放養(yǎng)”的方式,把孩子拉扯大了。
4.際遇:70后幸運,80后、90后危機與幸運并存
一代人的命運,除了靠自我奮斗,也得看歷史進程。
這三代人里,最幸運的也許是70后。
孩童時期沒有饑荒,有糧票就有吃有喝,還不用擔心吃到三鹿奶粉;沒有計劃生育,姐妹兄弟一起長大,相互扶持。
教育階段,不僅中專、大學(xué)包分配工作,而且學(xué)費少,文憑含金量高。
工作時又趕上經(jīng)濟騰飛,鐵飯碗亦或是下海創(chuàng)業(yè),哪里都缺人;
成家時,房價不高;買房后,房價大漲。
而80后的際遇就全然不同了。
電視劇《北京青年》里的主角何東,就是80后的最佳代表。
作為幾乎沒有享受過政策優(yōu)惠的一代,劇里何東的父親是這樣介紹80后的:
他們上小學(xué)的時候,大學(xué)是不要錢的;上大學(xué)的時候,小學(xué)是不要錢的。
還沒參加工作的時候,工作是包分配的;參加工作的時候,打破腦袋才能勉強混一個糊口的工作。
還沒賺錢的時候,房子是包分配的;開始賺錢的時候,房子也買不起了。
90后也面臨著相似的成長環(huán)境,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,他們帶著孤獨出生,似乎未來也將一人承擔起更為沉重的負擔。
雖然80、90后看上去什么都沒趕上,但也許什么都不曾錯過。
他們成長在20世紀末,那是一個波瀾壯闊、承上啟下的時代。
比起前一代人,他們的起點更高,環(huán)境也和平得多,社會也多元得多。
前所未有的畫卷正在展開,這兩代人的未來與新時代一同到來。這一點上,他們總是要比70后幸運的。
在總結(jié)完幾大場景后,再回到最初的問題上:到底哪一代人最慘?或者誰才是躺贏的一代?
有人煞有介事地做調(diào)查,得出“中國最幸運的一群人:1962-1972年出生的人”;也有人在論壇里吵得不可開交,從40后一路討論到了00后;還有人想為“最委屈的”、“最幸運的”之類的形容詞找一個對應(yīng)的代際人群。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,總歸有一點是沒錯的:新的時代語境下,有新的困境。
困難從來沒有因為物質(zhì)的富足而遠離,也許沒有哪一代人是“躺贏”的,最后再回看,誰都不會比誰輕松多少。
你是幾零后?
你覺得哪一代人最慘?
歡迎在評論區(qū)與大家分享